资讯媒体

千年瓷都 | 醴陵市博物馆发现珍贵陶瓷史料

发布时间:2023-12-12 责任编辑:醴陵市博物馆

近日,醴陵市博物馆在清理湖南省陶瓷研究所的档案资料中,发现一本档案资料。该资料完整呈现了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关于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的师徒传承情况,是了解醴陵陶瓷文化发展的珍贵史料。

这本科技档案是湖南省陶瓷研究所1957年的内部学徒技术培训资料,属于密件,共50页,为油印纸,里面是24份手写的师徒合同。每份合同的抬头名称都是“湖南省工业厅、瓷器工业公司、陶瓷研究所师徒合同”,并盖有三家单位的章印,名称下方紧接着写有老师和徒弟姓名,很显然这是在陶瓷管理机构监督下的老师与徒弟之间签订的正式协议。

签订这些合同的目的是学习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包含了陶瓷烧制、瓷器成型、陶瓷绘画三大类。其中吴寿祺、唐汉初两位老师与易宏鹏、陈伏中、温月斌、张际云、徐前雨、易炳仙等六位徒弟签订的合同中学习内容包含花卉成章、翎毛画法、按形布局等,邓文科老师教授徒弟李小年的是颜色的使用、花叶的画法、各种颜色厚薄烧的效果等。

清末,醴陵首创釉下五彩瓷,惊艳了世界。民国中后期,由于连年战乱,社会衰败,醴陵瓷业日渐没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醴陵釉下五彩工艺濒临灭绝。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湖南省陶瓷研究所的主导下,开展了抢救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的相关举措。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的恢复和发展离不开吴寿祺、唐汉初、邓文科等这方面的领军人物。在他们的带领下,通过这种师徒合同制的手口相传的教授方法,培养了温月斌、唐锡怀、李小年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陶艺人才,为新中国成立后釉下五彩瓷的发展和整个醴陵陶瓷产业的崛起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这本科技档案将传承和发展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的那段艰难时期有效举措呈现出来。随着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醴陵这一璀璨的传统陶瓷文化也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这本史料对建立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传承谱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谓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