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媒体

红色故事|醴陵“毛瓷”,一直伴他左右

发布时间:2022-4-12 责任编辑:醴陵市博物馆

醴陵,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产地,独特的工艺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醴陵瓷的故事很长,从1908年“醴陵釉下五彩技艺”诞生算起的话,它已璀璨了一个多世纪。历史的釉光中,有一个伟人,给它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湖南醴陵生产的“毛瓷”一直伴他左右。毛主席曾用浓重口音的湖南话称赞:‘家乡的瓷器真好啊!”

“毛瓷”是对毛主席生活专用瓷的一种俗称。毛主席曾3次到醴陵,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留下不同寻常的足迹,并对醴陵瓷器有着特殊的情感。他记得,乡亲们很好客,总是用精致的小瓷盘,装当地小吃招待他。朴实的乡情,一直在主席心中。1955年,在毛主席的亲自过问下,醴陵成立了湖南陶瓷研究所,1956年,全国惟一能烧制釉下五彩的群力瓷厂在醴陵组建完成。此后,醴陵制瓷业迅速发展,跻身中国当代瓷都之列。

1958年4月,湖南陶瓷研究所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为中央首长试制一批茶杯。”全体技术人员在2个月拿出6种造型,先后4次送湖南省委审定。

6月20日,省委回电说,毛主席对醴陵生产的瓷杯:“很满意”!这时,人们才知道是为毛主席做茶杯。这批杯子一共烧了100件,并明确编了号。后来,为纪念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伟大胜利,这种茶杯被命名为“胜利杯”。从这时候起到1974年,醴陵共为毛主席制作生活用瓷1500多件,其中最为著名的是1974年制作的“四季花瓷碗”。

1974年秋,毛泽东最后一次回家乡湖南。当时,他已至耄耋之年,但仍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疲惫时,拿厚重的瓷碗很费力。湖南省委决定,为主席烧制一种轻薄小碗,醴陵群力瓷厂承接了这项“严肃而光荣的任务。”有关部门提出了具体要求:“釉下五彩,内外双面都要有花、重量轻而结实、健康耐用、永不褪色。” “一定要出色完成任务!”醴陵群力瓷厂立即集最优秀的技术人员,成立一个研究组,从材料、配方到器型设计,颜料搭配等每一个细节开始攻关。

经过一个多月的试制,“四季花瓷碗”于1974年11月烧制成功。瓷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各项指标都完全符合要求。任务完成后,与这个项目有关的所有模具、配方、图纸等均作为绝密档案收存。而在制作成品中,除了上交的40件精品及制作者留作纪念的极少几件外,其余全部销毁,留下来的,是珍品中的“珍品”。

这批“毛瓷”,开创性地采用工艺极其复杂的“三烧制,”三次进窑工艺。釉下彩双面有花,在当时的制瓷业也尚无先例,巨大的困难可想而知。但醴陵技术人员不仅出色地“交卷”,更是精益求精,画工之细致,无与伦比,瓷碗上的每一朵花纹都是一致的,用几十倍的放大镜去看,也找不出花纹的不同之处。

按照国家文物鉴赏专家李宴知的说法:“‘毛瓷’,代表了当时制瓷业的最高水平。”长期照料毛主席的生活,有毛主席“管家”之称的吴连登回忆,当拿出醴陵烧制的这批瓷器时,毛主席很高兴,饶有兴趣地拿了两个碗看了又看,并轻轻地相互碰了一下,声音很清脆。瓷器上的图案,主席也很喜欢,连声称赞。“他老人家用上醴陵的瓷器后,就没有换过,他就是用这种家乡的瓷碗,喝了最后一口汤,吃了最后一口饭,也可以这样说,是湖南的乡情,伴随着他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千年窑火,生生不息。

“毛瓷”留下了伟人的传说,更传承下来醴陵人的“匠心制造”。醴陵,这座产业特色鲜明的五彩之都,如今有陶瓷产品4000多个品种,出口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精美的瓷器伴着历史的釉光,“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中。我们可以如此自豪的告诉大家:“全世界每4个杯子,就有一个产于醴陵。”“家乡的瓷器真好啊!”这是伟人厚重的回音,更是一种热血沸腾的鼓舞。璀璨光芒,为什么在醴陵绽放?只不过是“守住匠心”,以理想为基,久久为功,不改初衷;以创新为要,不断进取。秉承振兴民族工业的“初心”,醴陵人从未停止过追梦的脚步,“瓷”情不渝,再续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