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媒体

千年瓷都 | 林家湖三请吴寿祺

发布时间:2023-5-6 责任编辑:醴陵市博物馆

 清末,醴陵首创釉下五彩瓷,惊艳了世界。但到了民国中后期,由于连年战乱,社会衰败,醴陵瓷业日渐没落,至新中国成立初期,釉下五彩工艺濒临灭绝。

 1951年,担任醴陵陶画工人生产合作社技术员的林家湖,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使他想把失传的釉下五彩瓷技艺挽救过来,为此四处寻访当年的老艺人。林家湖走工厂,下车间,到处寻找打听,两年下来,一无所获。但他并没有放弃,他向更多的人探寻,只要与人交谈,都会提及釉下五彩。1953年底,他终于打听到有一位叫吴寿祺的老人,他在清末民初时是湖南瓷业学堂的徒工,身怀釉下五彩绝技,后因时局动荡,吴先生早已回到老家醴陵八步桥乡,弃艺归田。

 听闻这一消息,林家湖兴奋不己,不顾隆冬的寒冷,脚穿布鞋,腋下夹着一把油纸伞,翻山越岭在八步桥转悠了两天,也不见吴寿祺的踪影,只有抱撼而归。次年春,林家湖在乡下收购窑柴时,偶然听到一位送柴的农民说:“我们那里寿公的画,比你们瓷厂画的好得多呢。”林家湖一打听,果然就是那个吴寿祺!第二天他迫不及待启程去找那个“寿公”。几经周折,才在八步桥的一个山冲里找到他,此时的吴寿褀,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了。

 两位瓷艺人一碰面,犹如伯牙遇到钟子期,甚是投缘。林家湖的话题围绕着吴寿祺操持了几十年的釉下五彩技艺,让宝剑归鞘多年的吴寿祺打开了话匣子。他们彻夜长谈,从绘画技法谈到人才培养,从釉下五彩瓷工艺谈到醴陵瓷业发展前景。林家湖越谈越兴奋,为终于找到釉下五彩绝技传人而欣喜。次日早上,当林家湖诚恳邀请吴老出山时,却不料吴寿祺以“技艺荒疏,有负众望”为由婉言谢绝。临走时,吴寿祺觉得知音难觅,赠送了一本自己勾勒的白描画集给林家湖。林家湖打开一看,果然身手不凡,“不施丹青而光彩照人”,真是丹青妙手啊!

 林家湖回城后,更加不想放弃吴寿祺这样的瓷艺高手,他向领导作了详细汇报,并力荐吴寿祺。此后,他又去了吴寿祺家,吴老最终被林家湖的“三顾茅庐”感动,决定出山,表示“愿以老朽之身,尽薪火相传之责”。

 1955年,吴寿祺被调入醴陵陶瓷研究所,林家湖成为他的第一个“学徒”。吴寿祺的才智如枯木逢春,重现光彩。他带领唐汉初、林家湖、丁华汉开始了釉下五彩的恢复工作。经过两年多的的研究和试验,1957年,釉下五彩瓷技艺成功恢复。但吴寿祺并未满足,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锐意创新,解决了釉下彩烧制周期长的问题,特别是在处理胎釉烧制和色料的技术革新方面,作出了独特贡献。

 吴寿祺同时还把釉下五彩瓷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艺徒,那时的陶瓷研究所人才荟萃,汇集了邓文科、陈扬龙、熊声贵、温月斌、邓景渊、李小年等其他一大批釉下五彩瓷技艺人员,还培养了一支实力雄厚的新生力量。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濒临灭绝的釉下五彩瓷,终于恢复了生命活力,重新焕发出五彩光芒!